6岁“熊孩子”买装备花了8000多元,能维权吗?
原标题:买装备花了8000多元,共进行28笔充值
“熊孩子”霍霍钱,能维权吗?
大庆有个6岁男孩,偷拿爸爸手机玩游戏,陆陆续续玩了10多个小时,买装备花了8000多元,看到长长的消费记录,夜班回来的家长一脸懵,还以为手机被盗刷了。
6岁孩子玩手机为啥没人管?他又是如何知道支付密码的?这些钱能否被追回?
近日,大庆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加班回来手机扣费8000多元
“我儿子玩游戏买装备,竟然花了8000多元,我在外地打工也回不去。孩子他爸身体又不好,家里本身就没钱,这可咋办啊?”
近日,读者李女士打来电话,向媒体求助。
3月10日,李女士离开大庆去外地打工,亲属在家帮忙照顾6岁的儿子,当天老公恰巧值夜班,将手机忘在了家里。
第二天下班回到家,李女士老公看到一长串的扣款记录,还以为手机被盗刷,可仔细一看,消费记录最少的是几角钱,最多的500多元,总计8000多元,一问才知道,竟然是6岁的儿子玩游戏,用钱充值买装备了。
李女士说:“3月12日,我正在上班,女儿给我打电话说了这件事。看到密密麻麻的扣款记录,我当时就傻眼了,我老公是癌症患者,去年刚做了大手术,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我原本想,自己出来打工赚钱养家,没想到发生这种事,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痴迷游戏玩到次日凌晨2点
拿到扣款记录后,记者仔细进行了查看,手机上显示的都是充值服务。
第一笔充值时间是3月10日15时30分,金额0.97元,20分钟后充值5.82元,16时45分充值29.10元,16时47分充值318.16元,17时25分充值628.56元。
从3月10日15时30分到18时,共有12笔充值记录。
21时再次充值318元,最后一条充值的时间是3月11日2时6分。
单从充值服务的记录上就能看出,6岁男孩,从3月10日15时30分开始玩游戏,一直玩到了次日的凌晨2点,陆陆续续玩了10多个小时,共进行了28笔充值。
事后李女士才知道,事发当天,帮忙看孩子的亲属睡着了,可能没太在意孩子玩手机。
发生这件事后,李女士眼睛都哭肿了,她老公一天没吃饭。大家担心李女士老公身体吃不消,帮忙看孩子的亲属表示,自己手里有10000元,先给李女士,让她对家人说,这钱是游戏公司给退的。
因孩子小输密码时未曾回避
据了解,一般的网络游戏,都需要注册账号,购买游戏装备时,还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等。有些网络游戏,大额的交易除了支付密码,甚至需要玩家输入手机ID。
对此,李女士表示,春节期间,她曾用手机给别人转账,当时儿子就在一旁玩耍,猜测可能是看到密码并记了下了。她在家时,很少让儿子玩手机,平时网购输入密码时,并没有刻意避开孩子。
李女士坦言,有时候,家里有人玩游戏时,儿子确实也经常去凑热闹,至于网络游戏账号是谁注册的,她不太清楚,也不敢问老公,有时候家务太忙,偶尔她也让儿子玩一会手机,当时她并未觉得不妥。
得知是6岁孩子玩游戏买装备,好多同事都说,那么小的孩子不懂事,让李女士找游戏公司,把买装备的钱要回来。
可向游戏公司申请消费无效
8000多元购买游戏装备,能否要回来?有什么解决方法?记者了解到,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用户,每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
韩忠义律师表示,按法律规定,李女士儿子未满16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大额交易不符合家长本意,家长可提供相关证据,向游戏平台行使撤销权,主张孩子大额消费行为无效。
可因为是虚拟的网络消费,网络的消费方,不可能知道手机操作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孩子知道密码,还能成功支付,家长也存在疏忽,家长需证明,手机是孩子在用、家长不知情等证据,但举证有点难。
目前,李女士已经与游戏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会将情况上报。
大庆晚报记者 传平 制图/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