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洗剂、花露水 儿童居家安全隐患多 家长莫大意
原标题:误食洗剂、花露水,宝宝看不住可真危险
一夜仨吃错药宝宝入院洗胃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足够多的耐心和细心,才是他们行走世界的铠甲。
疫情期间,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的时间基本都在家中度过,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居家生活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小觑。近日,一名只有20个月大的宝宝,就因为在家不慎误食了药,而被送到了龙南医院,孩子的命运牵动着在场医护人员和孩子家人的心。
20个月宝宝误食药被送到医院洗胃
5月2日10时许,一对老夫妻抱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急匆匆地来到龙南医院儿科门诊,一进门就急着找医生。
儿科医生柴昶虹看到老人焦急的样子,急忙询问孩子怎么了。孩子的姥爷告诉医生,孩子有可能误食了家里的一瓶外用药,他们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儿科护士孙国丽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据孩子的家人说,孩子刚刚20多个月,当天上午在家里吃草莓,老人转身去忙家务回来的工夫,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一瓶洗剂洒了一桌子,再一看孩子的嘴边竟然有洗剂的药汁。
“坏了,孩子是不是把药喝了?”老人吓坏了,孩子又小,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只好马上来到医院。
柴医生对记者说,通常,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洗胃是最好的选择。经家属同意后,医务人员马上分工,准备给孩子洗胃。
护士组成“妈妈团”洗胃后发现虚惊一场
洗胃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更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孩子的姥姥心疼孩子,也不敢看,只留下孩子的姥爷陪在诊室里。但为了保证洗胃过程顺利,必须把孩子的身体固定住。怎么办?
孩子不停地哭闹挣扎,护士长焦艳冬,护士张雪莲、刘雯瑛、孙国丽组成“临时妈妈团”相互配合,为孩子洗胃。刘雯瑛负责固定头部,张雪莲负责洗胃,孙国丽帮助固定、抽吸注射器。由于孩子太小,张雪莲只能采取手动洗胃的方法,用注射器向胃管打入洗胃液后再抽出,如此反复直至洗净为止。
据了解,孩子早饭吃了米粥,误服药物前又吃了不少的草莓还未消化,洗胃时抽出不少大块的草莓果肉。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孙国丽不停地轻揉孩子的肚子,让他放松。为了让孩子的体位固定不变,刘雯瑛一直弓腰半蹲着,直到洗胃结束,洗胃过程持续了20分钟,她就半蹲了20分钟,站起来时腰半天没缓过来。张雪莲一直不停地抽吸胃管,手都麻了,还磨出了水泡。
半个小时过去了,始终未闻到误服药物的刺鼻味道,也未在洗胃液中发现符合药物颜色的液体。对此,儿科主任王秀娟判断孩子并未服入外用药物,随即停止洗胃。
虽然虚惊一场,可当得知孩子的身体没有受到影响时,大家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了下来,孩子的姥姥、姥爷一再向“临时妈妈团”表示感谢。
五一前后接诊多个误服药物儿童
记者从第四医院儿科了解到,20天前,医院就接诊了一个2岁的女童,在家里误食了花露水,而被紧急送到了第四医院洗胃。
记者从龙南医院了解到,五一前,曾经一个晚上连着来了3个洗胃的孩子,都是误食了东西。5月1日当晚,也有一名儿童因为误食药物被送来洗胃。短短的几天里,就有四五例,而这仅仅是一家医院的接诊量。
儿童居家安全隐患多家长别有侥幸心理
近年来,儿童误服药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那么,究竟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龙南医院儿科主任王秀娟说,预防儿童误服药物,首先家长要管好家里的药,不要把药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在一起。成人药与儿童药要分开,外用药与口服药要分开,以免错拿。大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因为孩子会模仿。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吃药、药不能随便吃。
曾经有孩子把放在矿泉水瓶中的消毒液误喝下去的例子,就是因为家长总认为孩子“不会去拿”,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侥幸心理真的要不得,还有的孩子把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撕开吃掉了。记者通过查询得知,外地还曾经有儿童误食泡腾片,结果造成窒息而死亡的案例。
王主任提醒市民,家里的药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者高处,或者上锁的柜子里。将消毒剂、清洁剂等瓶装液体放在隐蔽地点保存,看管好年龄过小的婴幼儿,以免孩子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大庆晚报记者 陈经宇 图片由龙南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