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惑咋办?市教育心理专家:复学前先把心态调好了
原标题:学生、家长、教师有困惑咋办?市教育心理专家说:
复学前先把心态调好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受疫情困扰的广大师生及家长缓解心身压力,尤其是面临复学后师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态转变等问题,我市心理教育专家及教师,共同组织编写了《抗疫复学前后学生心理调适100问》、《抗疫复学前后教师家长心理调适100问》两册电子书,以公益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家长使用。
5月14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大庆教师发展学院心理教研员,同时也是这两册电子书的主编单松涛,邀请他针对部分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篇
问:别人打喷嚏、咳嗽时,我就觉得自己要被传染了,我的担心正常吗?
答:属正常现象,但过分的紧张、焦虑会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可以这么做:做好必要的防护,减少活动范围,当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所控制时,不妨多进行自我对话:这些想法符合事实吗?有什么证据说明我的想法符合事实?
同时,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把双臂向面交叉,闭上眼睛专心想象安全和平静的场景,让自己慢慢进入安全状态。
问:疫情期间上网课有用吗?
答:肯定没有实时授课的效果好,但在严峻形势之下,采用网上上课,也有诸多优点:能够最大化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停止,最大化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课程进度的影响;不少网络课程,录制得非常精细,讲授和引导也非常全面,图文结合,深入浅出;能够最大化保证推迟开学这段时间,时间不被荒废;网络授课信息容量较大,大部分是名师指导下进行的,讲解比较精细到位,只要认真学习,是有用的。
问:延迟开学了,我很开心,我是不是很坏、很自私?
答:你是一个知道反思的学生。延迟开学并不等于可以放飞自我,可以玩,但一定要有节制,你可以这样做: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节奏;合理计划,有效率地学习;保持运动;保护好自己。
问:居家隔离期间,总是和父母吵架怎么办?
答:可以给自己一个挑战,尝试去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意思;沉默是金:对于父母的唠叨,大家可能觉得很烦,但细想一下,父母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关心;将计就计:既然我们必须宅在家里,那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培养一下和父母的感情呢?
问:我曾被隔离,担心同学会冷嘲热讽排挤我,怎么办?
答:学会适应:允许大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感的变化,是避免不了的,但不必把别人的无知转变成伤害自尊的工具,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问:我家邻居被居家隔离了,我非常害怕,怎么办?
答:建议:加强自我防范,做到少出门或不出门;被隔离的家庭的公共区域,会被清洁消毒,也会避免垃圾放在公共空间,彻底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所以不必担心;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观测体温变化;保持精神愉悦。
问:妈妈看到疫情的新闻会紧张,她的情绪会“传染”我,我该怎么办?
答:邀请她和你一起努力,战胜紧张。缓解紧张的小方法:每天设置固定看新闻的时间,能够摄取足够的信息量即可;选择官方平台发布的消息观看,避免被虚假信息干扰;收集关于新冠肺炎和防疫的相关知识,做好自我防护;多做运动和有意思的亲子游戏;多看一些搞笑的喜剧片,多听曲艺节目;让妈妈教自己做家务;组织家庭各种竞赛活动。
问:担心开学后学习紧张,不能适应,怎么办?
答:即使有“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但与校园学习模式相比,现在还是要宽松和自由得多,为了更好地适应复课后的学习,应提早告别休假模式。建议:做好准备,有效衔接;接纳自己、平复情绪;制订计划、明确目标;畅想美好、满怀期待。让心理逐步从“放假”中脱离出来,想象学校生活中令人期待的事情,列出“愉快清单”,例如,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娱乐,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一学年中取得好成绩等。
问:毕业班的学生,对后期的考试和升学安排感到没底,怎么办?
答:压力来源于学习任务的加重、教师的期望、父母的望子成龙,起决定作用的是本人对这些外在要求的认知和评价。
毕业班学生要安排好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劳逸结合;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信任自己的老师、同学;学会自助,学会接纳、适度放松、合理宣泄,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师篇
问:教师如何做好上班前的心理准备?
答:教育是需要大量情感投注与注意力投放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稳的心态,以应对复学后的心理适应及学生管理问题。
建议教师在复学前做好以下心理建设:一、觉察自身,梳理情绪;二、储备知识,做好防护;三、分析困难,评估能力;四、设计未来,恢复正常;五、建立充分的人际支持系统,良性的人际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在家里备课之余,也可以与家人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问:主播与教师的角色转变中,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
答:教师教学上要像专家般无所不知,生活上要像保姆般无微不至,管理上要像医生般无比负责,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现在还希望变身主播。身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充满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在繁杂细碎、细致、具体的工作中能创造出幸福,试试这几个方法:积极心理,把爱带进课堂创造幸福;感恩、微笑、提升:感恩和丰富的积极情绪、满意的社会关系、高度的沉浸体验、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不断涌现的成就感,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带着仁爱之心开始正念训练,训练可以对所做之事充满好奇,愉悦感浑然天成、相融共生。
问:复学后,如何帮助学生与电子产品逐步脱轨?
答:疫情期间,同学们线上听课,线上答疑,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依赖电子产品。如何帮助他们呢?一、向孩子揭示手机游戏研发过程,减少对其神秘感;二、和孩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如,321法则:在大脑提前设定一个开关,心里默念:“321,GO!”立刻动起来,番茄工作法:创设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选择一个学习任务,用闹钟设定 25分钟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完成这个任务;三、高效率学习专注力训练,提升学生自信,利用“下楼梯”引导语,训练专注力;四、“脱敏”疗法,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每周实行一天“无手机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把握抵御手机的诱惑,把手机交由父母保管,专心学习,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长篇
问:宅在家里,平时家长工作、孩子上学,现在天天在一起,总忍不住管孩子,怎么办?
答:家长在想管孩子的时候,先问一下自己,这种管理是必需的吗?家长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比如和孩子一同商定居家学习期间的行为守则,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学会自我管理;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商定关心、提醒和监督孩子行为的具体形式;学会积极关心而非“管教”,父母很多时候“管”孩子只是因为对孩子的关心,父母要恰当表达自己的关心,让孩子真正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家长可以将对孩子的言语说教,转化为行为规范,比如不想让孩子一直玩手机,自己就不要一直玩,想让孩子规律作息,自己就先规律作息,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调整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做家务、读书等来充实自己,这样可能会将注意力从盯孩子到关注自己的事情上来,减少对孩子无效的管教。
问:孩子上网课不认真,有时甚至边上网课边玩游戏,怎么办。
答:疫情期间,孩子学习互动空间变小,网络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因为网络的丰富性,难免会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沉迷其中。
建议:明确学习目标。在听网课的时候,定下目标,明确关键的结果;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当监督:如果父母有时间,可以跟孩子一起用手机来听课、学习,在家长的监督下,孩子就不会边上课边玩了。
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力的培养,要渗透到平时的互动中,可多陪孩子玩下面这七个游戏。
游戏一:词语反应训练;游戏二:找差异训练;游戏三:按顺序找数字;游戏四:扑克游戏;游戏五:借助智力训练画册;游戏六:“开火车”游戏;游戏七:躲开数字“4”。
两册电子书,已经陆续通过我市各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转发到了各自的班级群,各位学生、教师、家长可自主查看,免费使用。为避免阅读困难,可直接点击目录中的任意条目,即可直接查看该条目的具体内容。
大庆晚报记者 袁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