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市民维权过度小心反噬 有的行为或构成违法
原标题:签合同后反悔想要回中介费,家长不依不饶孩子“蛮横”没人理
市民维权用力过度小心反噬
核心提示: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法律条款不断细化,民众的各项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和保障,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维权意识自然也在不断提高。
从曾经的多一事与不如少一事,到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再到只要感觉不合理就必须讨说法,如今,个别市民已经开始热衷于各类维权。
然而,事实证明,在一些“过度维权”事件中,维权者不仅未能“心想事成”,反而给自己也给对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过度维权者常常是费时费力地忙活了一阵子,换来的却是失望甚至是指责。
签完合同后悔 要求中介退费
7月29日,乘风庄居民李女士反映,称自己通过中介公司买房没买成,所以想要求中介公司退还3000元中介费。
随后,记者从李女士处了解到,不久前她通过中介公司看好了东湖小区附近的一处房屋,并最终与房东商定以18万元的价格购买,双方不仅签了购房协议,李女士还向房东缴纳了25000元定金。李女士向房东缴纳房屋定金的同时,还向房产中介公司支付了3000元中介费。
但随后,李女士对自己即将购买的这处房子不太满意,但她心里也清楚,自己已经签了合同并交了定金,如果不购买该房屋,很可能会损25000元的定金。
李女士在与房东商量后达成协议,房子以原价再卖给他人后,房东将李女士的定金退还。李女士没想到,该房屋很快有了买主,房东也依约将李女士的定金如数退还。
但此时李女士又想到,自己房子没买成,却白白向中介公司交了3000元中介费,怎么想都觉得亏了,于是开始向中介公司讨要中介费。
关于李女士的事情,在房屋中介公司工作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李女士与房东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就代表已经购房成功,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费是完全合理的。至于此后李女士又反悔,那也是李女士事先没有考虑清楚造成的后果,并非中介公司的责任,所以,中介公司没有理由退还中介费。
对于王先生的这种说法,李女士也表示认同,但她还是因为自己损失了几千块钱,感觉心里不舒服。
个人原因退学 要求驾校退费
家住东风新村的刘女士,于2018年11月份,在我市一所驾校缴纳了2450元费用后,开始学习驾驶技术。但由于刘女士自身原因学车时间有限,以至于到了今年七月份,刘女士只通过了科目一,科目二的考试两次均未通过。
7月28日,刘女士向驾校方面表示,因自己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想要退学,并要求驾校退还没有学习的部分学费。但驾校方面表示,刘女士可以退学,无法退还学费。
刘女士认为,驾校的做法非常不合理,自己只通过了科目一考试,剩余的好几项考试都还没考,完全有理由要求驾校退还剩余学费。于是,刘女士开始想各种办法向驾校维权。
7月29日下午,记者就刘女士反映的问题与驾校的负责人王校长取得了联系。
王校长告诉记者,刘女士在驾校学习的近两年时间内,学习课时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双方合同中约定的课时,如果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每课时70元的价格计算,刘女士当初缴纳的2450元学费还不够学习的课时费,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向刘女士退还学费。
对于驾校负责人的解释,刘女士虽然还是表示不能认可,但也表示不想再为此事继续纠缠了。
家长过度维权 孩子“横行霸道”
让胡路区居民刘先生前不久也遭遇了同小区居民过度维权的情况,弄得刘先生一家人甚是不愉快。
据刘先生介绍,几天前的傍晚,他上小学的儿子在小区内与其他小朋友打篮球过程中,扔出的篮球不小心砸到了一旁玩耍的另一位同龄男孩的肩膀。被砸的男孩随即大哭起来,在一旁的家长检查确认,男孩没有受伤,身上连红肿都没有。
然而,看到孩子委屈地大哭,孩子的奶奶不依不饶地抓住刘先生儿子的衣领,声称要找家长评理。
随后,被砸男孩及男孩的奶奶一起来到刘先生家,在楼道内吵闹着要刘先生的儿子向被砸男孩赔礼道歉,并称如果孩子万一之后出现什么问题刘先生还要承担赔偿责任。看到是自家孩子惹了祸,刘先生和妻子不停地向前来讨说法的祖孙俩赔礼道歉,同楼层的另外两户邻居闻声也出来劝说,但老人还是带着她的孙子在刘先生家门外闹腾了近20分钟后才离开。
刘先生称,自家孩子先砸到人确实不对,但对方祖孙俩的小题大做、过度维权也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后来刘先生听邻居说,就是因为家长这种没有底线的宠溺,导致这位男孩不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且十分蛮横,甚至成了小区里其他孩子眼中的“危险人物”,孩子大多不愿意与其玩耍,生怕一不小心又惹到对方被没完没了地纠缠。
有的过度维权行为或构成违法
经营餐饮生意多年的吕先生称,近年来顾客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确实提高了,他经营的餐厅也多次遭遇顾客的投诉。但不仅个别顾客的投诉完全没有道理,甚至还有人针对一些小事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赔偿,这让经营者甚是头疼。
吕先生表示,作为商家,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想要尽快解决掉。但吕先生后来发现,有时候也是需要坚持原则的,一味妥协会让更多的人养成过度维权的习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市民在遭遇了不公平、不合理情形时想要维权,是完全被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但个别人只要看到自己遭受了损失,便希望通过“维权”的方式挽回损失,根本不考虑该损失是否是因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总想让别人为自己的过错买单。
对此,黑龙江鸿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岚表示,法律支持人们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过度维权从法律层面则被定义为不诚信,是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的。个别阻工、武力解决纠纷等过度维权行为甚至还构成犯罪,最终受到伤害的是维权者自己。
文/摄 大庆晚报记者 生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