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刊文:大庆擘画以油兴城升级版
原标题:《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刊发我市报道
大庆擘画以油兴城升级版
今年对于1205钻井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钻井队晚开工10天,队长张晶和工友们连续扎在驻地40天,硬是比去年同期还多打了3口井
“指挥中心适应油田体量大、业务广、井站管网密布的生产特质,依托云数据中心,开发集成8大类51套专业系统、680项应用,打破信息壁垒,海量资源入云端。”
截至目前,大庆市3个“油头”项目总投资123.6亿元,今年推进的“化尾”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05.4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利税113亿元
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著名油城——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2019年9月,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
从荒野中高举“铁人队伍永向前”旗帜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到用信息化科技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采油现场,再到一个个结构精密、钢铁织就的“油头化尾”项目,大庆正牢记殷殷嘱托,把石油这一“单色调”绘出“多彩图”,锐意改革,朝着建设百年油田、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传承精神
大庆油田当好标杆旗帜
大庆油田一处荒野里,刚下过雨的现场有些泥泞,耸立的井架上,“钢铁1205队”的标语格外显眼,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正紧张进行着又一次钻井作业。
今年对于1205钻井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钻井队晚开工10天,队长张晶和工友们连续扎在驻地40天,硬是比去年同期还多打了3口井。
“我们是‘铁人’带过的队伍,就要对得起‘铁人’这个称号,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们这一辈继续传承下去,把红旗一直扛下去。”张晶说。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多年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油24.03亿吨、天然气1365.45亿立方米,为维护国家石油供给安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登上1205钻井队的钻井平台,操作室内布满了各种按钮、操作杆,1205钻井队副队长张兆琦正在指挥工友进行各项作业。
“我们不断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会战之初,我们只能打直井,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定向井、水平井、水平取芯井等特殊工艺井的施工能力,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张兆琦说。
今天的1205钻井队,已经实现了“铁人”王进喜“把井打到国外去”的愿望。在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DQ1205”的旗帜已在飘扬。
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扎实推进精准开发,巩固保持大庆石油产量“压舱石”地位。
面对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压力,大庆油田把“精准”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精准地质研究、精准方案设计、精准工艺措施、精准管理手段,水驱开发指标再攀新高,致密油累计产油突破百万吨,在主力油田即将进入后油藏阶段,探索了老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新途径。
2019年,大庆油田立足保增长,全年完成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4363万吨,同比增长4.7%。
创新驱动
大庆油田迈向高质量
大庆油田正自觉融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技术创新驱动油田高质量发展。
60年前,大庆油田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指挥系统,还只是一间“干打垒”、一部电话;60年后,大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已经成为掌管10万多口油气水井、8000多座油气站库、10万公里油气管道的“中枢大脑”。
“指挥中心适应油田体量大、业务广、井站管网密布的生产特质,依托云数据中心,开发集成8大类51套专业系统、680项应用,打破信息壁垒,海量资源入云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大庆油田肇平21-平1/平2平台井现场,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正在这里开展小簇距、大段距多簇暂堵试验。该井采用大型压裂工厂化模式施工,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剩余储量精准挖潜。
“我们攻关形成了以三类油层压驱、油水井对应精控、直井缝网、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为代表的高效压裂技术系列。”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压裂大队一队队长康凯指着现场的一排大型压裂车说。
在仪表车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监测着设备运行情况。康凯告诉记者,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和技术专家在线服务,他们实现施工井安全监管和技术服务的全覆盖,从而逐步实现智慧互联高效指挥,去年完成大型压裂施工超千口井,实现8年连增。
目前,大庆油田正创新发展特高含水油田精准挖潜等五项配套技术,攻关六项“卡脖子”技术,超前探索纳米智能驱油等四项储备技术,到“十四五”末,保持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全球领跑位置,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5%,建成智慧油田。
牢记嘱托
油城发展“油头化尾”
迈向高质量的大庆油田,正把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输送到全国各地。而大庆市也在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
地面上,运输车来回穿梭;半空中,吊车运送着吊篮。耸立的罐体上,工人正在高空进行着焊接等作业,一处处洒落的焊花映衬着这里的忙碌景象……近日,在黑龙江省海国龙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顶着烈日抢抓工期,争取8月底试车生产。
“龙油550”项目是大庆市实施“油头化尾”战略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5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甲苯、混合二甲苯等,可为化工、轻工、汽车、农林牧业、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资源。
在大庆市,以“龙油550”为代表的一系列“油头化尾”项目正在落地开花。在此之前,因原油开采量战略性调减,自2015年开始大庆油田每年递减约200万吨,当年大庆市经济增速跌到了-2.3%。
大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布局发展石化产业,奠定了如今蓬勃发展的基调。
“从1960年初建设投产了规模均为5万吨的葡萄花炼油厂和喇嘛甸炼油厂开始,大庆石化产业经历了艰难起步、发展壮大、调整优化等几个阶段。从2016年开始,大庆进入了‘油头化尾’发展的新阶段。”大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王桂军说。
在前期谋划的乙烯、丙烯、芳烃、碳四等4条产业链基础上,今年大庆市又围绕优势资源、优势领域、优势产品谋划了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化工新材料等11条“油头化尾”闭合产业链。
黑龙江省海国龙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中说,企业在大庆建设项目,首选因素还是大庆丰富的油气资源。“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中俄原油管道末端也在这里,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原料资源。”
在黑龙江莱睿普思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潇看来,选择大庆市建设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有着天然的优势。“大庆石化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刘潇说,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热源、氢气、氮气、天然气、仪表风等资源全都不用自己建设,可以利用当地企业现成的资源,节省了大量建设、维护、安全成本。
截至目前,大庆市3个“油头”项目总投资123.6亿元,已完成投资75.1亿元。今年推进的“化尾”产业链项目43个,总投资205.4亿元。上述46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利税113亿元。届时,大庆市原油加工能力将由现在的1470万吨提升到2370万吨。
扬长补短
创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在大庆市各个“油头化尾”大型项目现场,钢铁、管道、罐体是这些场景里的关键词。一个个投资超十亿乃至百亿元的项目,勾勒出大庆发展新前景。
走进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项目现场,输油管道在半空中交错蜿蜒,织起一幅钢铁画卷,巨大的钢结构让人仿佛走进了机械迷城。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可以解决大庆石化公司柴汽比及汽油产品质量升级问题,有效释放炼化产能,优化炼油产品结构,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同时为下游石化产业链延伸提供原料。
“设备安装已进入了尾声,准备10月投产。”在项目现场,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车间工艺副主任杨振波说。
在探索发展中,大庆市形成了“多元化壮大‘油头’、闭合式延伸‘化尾’”的整体发展思路。在“油头”发展方面,大庆市依托油气资源优势,抓好石化转型升级、炼化产品结构优化、“龙油550”三大“油头”项目,同步拓展“生物化工头”和“天然气产业头”,构建多头共进的发展格局。
在“化尾”发展中,大庆市依托“油头”原料深度谋划细分领域产业链,瞄准产业链闭合的关键节点和现有重点产业上下游关联配套目标企业,加大延链、补链、增链力度,实现产业链闭合发展,确保头尾相连、头大尾长。
大庆市还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注重发挥顶天立地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又着力在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石蜡等比较优势的细分领域构建一批铺天盖地项目群和产业群,实现大中小项目联动发展。”大庆高新区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邓军说。
随着石化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大庆实施“油头化尾”的重要推动力。
近日,在黑龙江莱睿普思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间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设备,企业研发部主任李云凌向记者介绍了废油“变废为宝”的原理。“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研发,失败了数十次,还建设了小型的模拟装置,最终形成了有效的工艺路线。”李云凌说。不久将投产的10万吨/年废矿物油加氢综合利用项目,可以把废矿物油转化为润滑油基础油,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大庆“油头化尾”的发展图谱还在进一步绘就。通过“产业链闭合”谋项目,大庆绘制了11条产业链闭合招商图谱,将常态化派出招商小组开展精准招商,招引更多化工企业考察洽谈、签约合作。
未来,大庆还将进一步打造3000万吨级炼油规模,建成3个百万吨“化尾”基地,产业结构将向多极支撑、多点增长、多元发展转变,力争到2025年,“油头化尾”产值超4000亿元,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