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22连丰”的大庆实践
原标题:农业“22连丰”的大庆实践
田间地头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大庆日报记者 孙娜 摄
十月的原野,稻谷金黄,农机成行,颗粒归仓,笑意在脸上荡漾,幸福在心中流淌。又是一年好收成,这样的丰收场景,大庆已经延续了22个年头。
一样的丰收,不一样的分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台风“三连击”的影响,国庆期间又遇低温、多雨天气,增加了收获难度,但大庆丝毫没有动摇农业生产的决心,采取有力举措应对,迎来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大丰收。
大庆的丰收关系到全省粮食生产的全面丰收,而全省的全面丰收则关系到国家“大粮仓”的战略任务的完成。大庆今秋的抗灾保粮行动,不仅仅是保障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大事。
“大庆粮食连续22年大丰收!”这是一座工业大市的农业担当,这是百万大庆农民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大庆贡献。
(一)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尽管农民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但偶然突发的灾害仍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收。
再者,大庆耕地总量并不占优,部分耕地还是由盐碱地改良而来,以不到全省6%的耕地,生产出全省10%的粮食,而且连续22年实现丰收,这可不是全体农民多流点汗水,多付出点劳动就能达成的。
耕地有数,产量却能稳步增长,始终保持高产高效,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农民的汗水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妥善经营,以及农业现代科技的“硬核”支撑,还有在全市范围内推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一件事情的成败,可能会有一个主导因素起决定作用,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多重要素合力的结果。当下的农业生产,不光要不看“老天脸色”,还要解决“粮贱伤农”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矛盾。
所以,大庆农业22年连获丰收,必然是由至少三个层面形成合力的结果。
(二)
首先,从农业产业管理层面,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好的保障,包括基础设施保障和政策制度保障。
“好田出好粮”,大庆的耕地有限,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必然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也是实现高效稳产的有力抓手。大面积使用现代化农机,不但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降本增效;
同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并及时发放农机补贴和种植补贴,调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强化金融支撑,发展普惠金融,探索供应链金融,让农民和经营主体不为经营资金犯难。推广农业种植保险,为农业生产经营降低风险;
另外,不断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提升突发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低损失。今年的台风“三连击”等自然灾害,大庆的应急处置体系的作用就充分凸显出来,为实现“22连丰”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今年秋季的台风“三连击”造成了全市363.5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倒伏275.3万亩,虽然产量形成但秋收压力不小。大庆成立了由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扶贫办、林草局、自然资源局牵头的5个督导组,并与全市5个技术指导组合并重组,一体督导、协同指挥、统一调度,在全市掀起抗灾保粮、秋粮抢收的高潮,保证了最后的颗粒归仓。
“三次台风在我市尚属首次,也让我们在抗倒伏、抢收等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负责人介绍说。
(三)
第二个层面,就是科技的支撑。从春耕到秋收,大庆的田间地头都有农技专家的身影。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相关部门和农业科技院所仍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农民和经营主体及时传递着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
大庆粮食生产经历了依靠地力、肥力、政策、种力、推力、科技和投入、综合技术七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广种薄收、化肥引入、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随后的“催芽坐肥水”、玉米大双覆和水稻大棚等新技术,到2000年之后重点建设“大庆市农业高科技园区”“大庆市绿色农产品检测中心”等10多个农业功能性项目,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有问题找专家,已经成了所有农业从业者的共识。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总能看到农民捧着手机,孜孜不倦地向在线专家汲取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信息的情形。
大庆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一直处于全省领先,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从品种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驻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军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组装集成创新。
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庆的智慧农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农业物联网正一步步融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截至目前,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初步构建,全市建成市级信息中心1处、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5处、乡级中心社49个、村级益农信息社490个,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化服务脉络已然形成。
(四)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但要想卖得好,得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农业产业化和三产融合就成为必然趋势。
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产业兴则农业兴,产业旺则农业旺。
大庆是黑龙江省唯一全市整体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的地级市,实现22年连续丰收,不仅仅是量级上的稳步增长,还有质量和层级上的提升,是整个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直接呈现。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庆的几个县区自然是主力。依托产业园区,各县区都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日趋向好。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不断引建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消纳农产品原料的同时,也提升了价值链,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更多效益。
同时,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调整的主力军,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结构调整。
翻看大庆十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介绍就可以了解到,他们不仅仅是挥洒汗水、努力奋斗,他们更是注重发挥智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模式创新,激活创新驱动的源泉,种更好的田,赚更多的钱。正是有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强力带动,广大农民才有更高的创业热情,为连年丰收注入澎湃的动力。
种得好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精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又进一步把好的产品推向市场,让大庆农产品卖出好身价,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效益提升,带动加工企业精益求精,进而带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卖力地投身黑土地,一门心思要把作物种得更好。形成这样良性的循环和生态,必然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
大庆的22连丰,就是这么来的。
大庆日报记者 王骁